作者:管理員 發布于:2016-10-02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無法相信,一臺廢舊電視機經過5分鐘的流水線拆卸,會變成3.5公斤塑料、1.4公斤鐵和0.1公斤鋁,而用這些再生資源可以再造17個塑料儲物盒、9個易拉罐、600克銅條和1.4公斤啞鈴。這是天力磁電昨天在社區環保服務平臺的線下終端處理廠見到的神奇一幕,讓人感慨垃圾分類回收技術的魅力。

“垃圾去哪兒”一直是大家都頭疼的事情,垃圾回收如何實現有效處理也一直是推行垃圾分類的終極考驗。特別是電子垃圾,對許多家庭來說,成了沒地方放,也不敢亂扔的“累贅”。不規范處理電子元件產生的酸性廢水使土壤酸化,污染水體,造成人體重金屬富集,中毒,直接損傷人的中樞和腦神經系統、血液系統。
那么,如何實現電子廢棄物的資源化、無害化回收處理,并通過再生途徑獲得可用資源呢?環保部門肯定和支持的社區環保平臺已經上線,其不僅打通了線上訂單,上門回收,在源頭實現垃圾分類的途徑,而且還做到了線下終端處理,與專業的再生資源回收工廠合作,將電子垃圾與再生資源工廠緊密聯合在一起,從源頭到終點,零污染、零廢棄,形成了一條完整的電子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回收“綠色產業鏈”。
到底這些“放錯地方的資源”是如何變廢為寶的?線下終端處理工廠真的讓人大開眼界,廢舊電器們個個都是“翻身農奴把歌唱”的架勢。無論它們曾經的面目是衰敗的、猙獰的,或是安詳的,在經過流水線的工人除塵、除味、電子元件剝離、破碎、粉碎、風選、分離等一道道工序后,都被分選為“有用”和“有害”兩大類,而“有用”的再分為若干類。拿電視機來說,一臺廢舊電視機可以被分解3.5公斤塑料、1.4公斤鐵和0.1公斤鋁。這些再生資源可以再造17個塑料儲物盒、9個易拉罐、600克銅條和1.4公斤啞鈴。而“有害”的熒光粉會被分離封存起來,交給有資質的企業,進行更加專業的無害化處理。
上一篇:汽車報廢回收的產業轉型
下一篇:困境與希望并存 “小而美”環保企業亟需突圍